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旅游
旅游

中华大地上的象形古村

发布时间:2017-09-04

形似蟠龙的“回龙场”青木川。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在追寻“天人合一”的理想居所。纵观天南地北的古村落,先人依据地理环境,规划和布局了奇特的象形村落,不仅寓意吉祥,而且尊重自然,不违“天命”,体现了人文理念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给我们展现了一方蕴涵着古老智慧的神奇天地。


  甘肃:“金盆养鱼”郎木寺

  郞木寺镇是一个位于洮河源头南部,甘、青、川三省接壤地带的弹丸小镇。小镇被群山环抱在一片浓浓的绿色中,处地空灵,山水相依,宛若仙境。

  “金盆养鱼”是对郎木寺地理环境的形象概括: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郎木寺处在这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上。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

  走进古镇,感受更是不同。寺庙屋脊上的佛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熠熠发光,飘舞的经幡传递出浓浓的宗教气息,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

  “郎木”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因纳摩峡谷口的石崖洞内有一酷似仙女的天然浮雕像而得名。郎木寺镇有3座寺院。以白龙江为界,位于北岸的甘肃安多达仓赛赤寺(郎木寺)和南岸的四川安多达仓纳摩寺(格尔底寺)隔“江”相望,在格尔底寺的入口处,还有一座清真寺。蓝天白云下高耸的宣礼塔与浑圆的佛塔并立,显得十分壮观。在郎木寺镇这个甘、川共管的小镇,藏、回、汉3个民族和平共处,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晒大佛、做礼拜,人们用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郎木寺的美丽是恬淡宁静的,高山、草原、松林、溪流在这里汇聚,有种世外桃源的意境。

  安徽:“牛形”宏村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河为腰。”黟县宏村坐落在安徽黄山西南麓。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形状像一头牛在喝水,故被人们称为“牛形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

  走到宏村的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汪碧水。它是村子里九曲十八弯水渠的起源,一个由天然泉水汇成的月形池塘。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黛瓦的房屋整齐有序。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错落有致的民居。这里叫做月沼,老百姓称其为月塘,因形似半月而得名。它是宏村的“牛胃”。

  据说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汪辛和夫人胡重娘,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便请风水先生及族内的长辈能人设计改造宏村的布局,他们在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引水入内。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形,胡重娘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重娘的意见被采纳,月塘最终成为“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样的水系工程,不但科学得令人叹服,而且浪漫得一蹋糊涂。

  窄窄的小巷,高高的院墙,清澈的溪水,饱经风霜的古树,让人留恋,让人陶醉。人和自然在这里得到和谐统一,水映着天,天俯瞰着水,人在画中,情在景中。

  河北:“簸箕城”天长镇

  天长镇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境内石太铁路、3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以及井陉古道纵横交错,素有“燕晋通衢”之称,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

  天长古城不大,但非常奇特,东、南、西三面临河,北依山岭,从南门向北望去,城内地势逐渐上升,地形北高南低,北窄南宽,远远望去形如簸箕倚立,故称“簸箕城”。小城四周城墙围绕,建有东西南三门,北墙筑于北岭之上,未建城门。当地百姓有古谚语曰:“井陉县簸箕城,周围下雨中间晴”。由于受城墙包围限制,一直以来,天长镇规模没有大的变化。

  天长镇自有记载的宋熙宁八年(1075年)始,一直是井陉县的县城所在地。1958年,县城迁到微水镇,这座千年古宋城得以保持了它的历史风貌。穿过瓮城的内城门——东聚门进入天长镇,宛若掀起了一帘神秘的面纱,这里有山、有河、有古道、有古桥、有古民居、有古寺院,街道两旁或者是高墙林立、青砖灰瓦的明清四合院,或是宽门敞窗、前店后院仍在经营的旧式店铺,这些别具特色的院落再配以拙朴大方的飞檐斗拱和精美绝伦的砖石木雕,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信步走在古朴的大街上,穿堂入巷,只要看见谁家大门没上锁,尽管亲切地打招呼,这里的主人都会不急不躁地开门迎客,全然没有面对陌生人的冷淡,使人感觉到古镇民风的纯朴和浓浓的温情。

  这些古镇的居民们,悠闲地享受着令人羡慕的慢生活。

  陕西:“回龙场”青木川

  青木川藏在陕西省宁强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深山中。如今,许多读者因作家叶广芩笔下的《青木川》等多部著作而对青木川里静谧、神秘的生活神往。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远看青木川,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古香古色,犹如一幅恬静的水墨画。一条金溪河自西向东流向山峦,把镇子一分为二,一座飞凤桥连接南北两条主要街道。桥南老街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蜿蜒近千米,形似一条蟠龙,俗称“回龙场”。

  “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沿街铺排: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这些民居年代不一、风格多样,大多保留着木制结构,每一丝刻痕都深深地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而今的老街,青瓦屋檐下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在恬淡中延续。阳光暖暖地洒满屋檐,有老人三三两两闲话家常,有妇人携了小儿倚坐门槛,村民们端着饭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墩子上,脸上荡漾着幸福、质朴的笑。

  游看每一处物景,犹如在掂量一部史书,检阅一个村落的繁荣和衰败;数着古宅中古老的檩条,犹如在与历史作一次次无声的对话。


来源:中国民族报 白英 文/图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