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文学
文学

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少数民族戏剧文学

发布时间:2017-09-05
  少数民族戏剧文学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维吾尔族《弥勒会见记》,元代蒙古族、女真人中产生了一些戏剧家,明清时期少数民族戏剧有了长足发展,各民族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剧种如藏戏、壮戏、傣戏、侗戏以及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等。少数民族戏剧文学产生迄今已1200多年,涌现出元杂剧名家杨景贤、石君宝、李直夫,侗戏鼻祖吴文彩,戏剧改革家汪笑侬,以及老舍、包尔汉、李超、乌·白辛、沙叶新、朝克图纳仁等现代戏剧名家,在各民族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文大本曲《八仙图》剧本

  藏戏广场演出,简易化装,戴面具,面具脸谱化,有辨别忠奸、善恶的作用。唱腔多达20余种,高亢激越,充满高原粗犷风格。传统剧目有《文成公主》、《苏吉尼玛》、《诺桑王子》、《朗萨姑娘》、《顿月顿珠》、《卓瓦桑姆》、《白马文巴》、《智美滚登》,世称“八大戏”。

  白族大本曲、吹吹腔剧目大都根据本族或汉族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改编。大本曲有说有唱,唱腔为联曲体,表演时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侧重说唱,偶尔辅以简单手势和面部表情,属戏剧萌芽阶段。吹吹腔则有行当分工,唱腔达20余种,表演已趋程式化。

  傣戏约产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迄今200余年。由民间歌舞演变发展而来,用傣语演出,歌舞并重,唱腔在吸纳滇剧、京剧艺术之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民族唱法。剧目取材于本民族传统故事,或根据汉族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

  侗戏由鼻祖吴文彩于19世纪初创立,唱词在侗语基础上广泛吸收汉语借词,形成侗语歌韵与汉文合璧连珠的特点,别具情调。侗戏重唱,不重表演,无严格行当。剧目取材于本民族传统故事,或根据汉族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

  壮戏分师公戏、北路壮戏和南部壮戏。有固定曲牌,表演程式化,人物脸谱化,用壮语演出。剧目取材于本民族传统故事,或根据汉族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

  少数民族比较著名的剧作家主要有:

  杨景贤,原名暹,后更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别号汝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元顺帝至元、至正(1336年)至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蒙古族戏剧家,著有杂剧18种,小令2首,套数1套。杂剧只有《西游记》和《刘行首》全本传世,其余仅存片段或剧目。《西游记》是现存元杂剧重要剧目,全剧6本24折,远超元杂剧1本4折的普遍模式,在元杂剧中属少见。《刘行首》全名《马丹阳度脱刘行首》,写王重阳弟子马丹阳度妓女刘行首入道归仙的故事,典型的佛道剧,宣扬人生无常,苦多欢少,要早离红尘,避世遁世。

  吴文彩(1798—1845年),贵州省黎平县人,侗戏创始人、侗族民间艺术家。首将汉族传书《二度梅》和《朱砂记》改编为侗戏脚本《梅良玉》和《李旦凤娇》,标志着侗戏的开端,被誉为“侗戏鼻祖”。《梅良玉》写梅良玉之父遭卢杞诬告被害,梅良玉在逃难途中巧遇父亲生前好友陈东初,陈将女儿陈杏元许配梅为妻。卢杞得知陈杏元美貌出众,欲据为己有,陈杏元愤而投江,梅亦投江殉情,幸得周伯佛救起。几年后,梅高中状元,卢杞逼其为婿,梅策动3000举人大闹京城,卢杞罪行败露,梅家冤案得以昭雪。《李旦凤娇》写武三思率兵攻破幼主李旦占据的山寨,李旦孤身突围逃走,被店铺老板胡发收为徒,并与胡发之女凤娇相爱。李旦被部将接走,凤娇外出寻夫至表兄崔文德家。崔家逼凤娇与表兄成婚,凤娇不从投江,被陶知府所救。李旦为盗女娲玄明镜来到陶府巧遇凤娇,二人身份暴露被抓,申婉兰领兵救出李旦与凤娇,三人喜拜花堂,结为夫妻。剧作采用汉字记侗音写成,流传至今的收藏本全系唱词,多达5460余行。

  汪笑侬(1858—1918年),本名德克俊,又名舜,号仰天,满族戏剧家。著有《哭祖庙》、《将相和》、《觉人碑》、《博浪椎》、《骂安禄山》、《骂王朝》、《纪母骂殿》、《长乐老》、《受禅台》、《缕金箱》、《种瓜兰因》、《立宪镜》、《博览会》、《孝妇羹》、《敲骨断金》、《洗耳记》等。这些剧本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借古喻今,富于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形式上又不脱离京剧固有的程式,符合演出要求,因此获得巨大成功。《将相和》借历史上蔺相如、廉颇将相和好的故事,颂扬团结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批判那些沉溺于个人私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行径。写陷害忠良的《觉人碑》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蒙难之后;写张良刺暴君秦始皇的《博浪椎》作于袁世凯称帝之时,表现了作者敏锐的政治眼光、强烈的正义感和非凡的胆识。《缕金箱》、《种瓜兰因》、《立宪镜》、《博览会》等剧,演员着时装登台,在当时已有“改良新剧”之称,显示出汪笑侬的创新精神。

  沙叶新(1939—),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剧作家。著有《一分钱》、《约会》(获上海优秀剧作奖)、《论烟草之有用》、《兔兄弟》(获全国第二届少年文艺奖)、《陈毅市长》(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以误传误》、《大幕已拉开》、《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获第三届戏剧节创作奖)、《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获加拿大“1988年舞台奇迹与里程碑”称号)、《东京的月亮》、《尊严》等。《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曾引起争议,成为当代话剧引人瞩目的剧目。《陈毅市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为背景,描写陈毅市长坚决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依靠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本家,把上海这个千疮百孔的城市,改造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崭新城市。剧作精心选择10个生活小故事,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10场戏写10个彼此独立的故事,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由陈毅这一人物贯穿全剧、穿引各场。

  乌·白辛(1920—1966年),原名吴宇洪,吉林省吉林市人,赫哲族剧作家。著有话剧《黄继光》、《赫哲人的婚礼》、《雷锋》、《印度来的情人》,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散文集《从昆仑到喜马拉雅》。《赫哲人的婚礼》第一幕以倒叙手法描写17世纪中叶,赫哲人不满清廷压迫揭竿而起,清廷派兵镇压,青年英雄乌定克率领赫哲人杀退清兵,不幸乌定克被叛徒所杀,悲愤的情人抱着其遗体投江殉情。1944年,赫哲族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凶残的日寇妄图投毒灭绝这一民族,一对赫哲族恋人决定在毒发前举行悲壮的婚礼,在危急关头,抗日联军赶到,拯救了这一民族。第二幕写抗战胜利后,赫哲人获得新生,他们建学校、医院,走合作化道路,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剧作打破时空界限,从历史长河中截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不同的婚礼仪式,反映赫哲族人民300年来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并通过老歌手古陀力演唱伊玛堪的形式将情节贯穿起来,使叙事和抒情合二为一,有力地表现了赫哲人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