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文学
文学

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少数民族诗歌

发布时间:2017-09-05

  少数民族诗歌最早可追溯至隋唐五代,至今有一千多年,涌现了无数诗人诗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民族优秀诗人的诗作对本民族乃至其他民族的文学、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代少数民族著名诗人有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纳兰性德、萨都剌、艾利希尔·纳瓦依、仓央嘉措等;现当代著名民族诗人有:柯岩、铁依甫江、纳·赛音朝克图、饶阶巴桑、晓雪、金哲、包玉堂、韦麒麟、汪承栋、吉狄马加、巴·布林贝赫、康朗英等。

  纳兰性德(1654—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擅长填词,有《饮水集》传世,所著总辑为《通志堂集》。在清初满族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坛纳兰性德成就最著,清况周颐《蕙风词话》誉其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悼亡诗词为历代诗人之冠,为世人称道,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白字令》、《蝶恋花》、《菩萨蛮》等。无论何时何地何景何事,都能勾起对亡妻的怀想,表现出无法排解的孤独。《排古》、《浣溪沙》、《于中好》、《咏笼莺》等,表现报国幻想破灭,追慕陶潜,意欲归隐。《采桑子》、《如梦令》、《太常引·自题小照》、《长相思》等,表现对人生的绝望与虚无。纳兰性德亦有表现北国壮丽景色和北方民族生活的诗词,如《采桑子·塞上咏雪花》、《长相思》(山一程)、《菩萨蛮》(胡风吹散三更雪)、《浣溪沙》(桦屋鱼衣柳作城)等,再现边地瑰丽自然风光,充满浓郁边地生活气息。

  萨都剌(1284—1348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自辑诗集《雁门集》,收诗798首,词14首。萨都剌诗歌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众疾苦,同情下层民众,为民疾呼,痛斥酷政,如《鬻女谣》、《百禽歌》、《织女图》、《过居庸关》、《征妇怨》、《早发黄河即事》等。萨都剌诗歌触及时弊,抒发对时局的忧心,并将忧国之思融入咏古、遣兴、即景之中,意境苍茫,思绪深沉,如《寒夜闻角》、《漫兴》、《登歌台风》、《越台怀古》、《大同驿》等。萨都剌最受推崇的是短诗,多摹山范水、写景状物,或写艳情、民风,如《春词》、《过高邮射阳湖杂咏》、《闽城岁暮》等。元统二年(1334年)萨都剌北上上都,写有《上京杂韵》七绝10首,描写蒙古民风,颇为生动清奇。萨都剌也善写词,词风深沉,尤以咏古之作最见其功力,气势宏大,含蓄深沉,如《百字令(念奴娇)》等。萨都剌诗作具有豪放瑰奇、雄浑悲壮、清新流丽的风格,元代诗歌高峰出现于后期,其中代表人物就有萨都剌。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生卒年不详,维吾尔族学者、诗人。著有《福乐智慧》,成书后将其献给喀喇汗国可汗而获“哈斯·哈吉甫”(御前侍从官)称号。《福乐智慧》是黑汗王朝文学成就的代表,是维吾尔族古代文学受伊斯兰文化和文学影响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开辟了从黑汗王朝到察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时期漫长的伊斯兰维吾尔文学先河,是维吾尔族第一部叙事长诗,不仅对维吾尔族文学具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中亚、西亚乃至东方许多民族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福乐智慧》长达13290行,是一部带有哲理色彩的叙事长诗。长诗通过国王日出与大臣月圆、贤明以及隐士觉醒之间的对话,表达治国安邦的理想,集中反映了9—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所阐述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生道理深深影响了后世。长诗继承了古代突厥诗歌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创造性地运用了“阿鲁孜”诗律和“马斯纳维”诗歌形式。

  仓央嘉措(1683—1706年),全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藏南门隅宇松人,六世达赖喇嘛。据传自幼过惯自在生活的仓央嘉措,成为达赖喇嘛后,难以忍受过分的清规戒律,经常深夜易装下山,混迹于拉萨茶房酒肆,热烈追求自由爱情,并将其情感与经历化作千古绝唱《仓央嘉措情歌》,不仅在藏族民众中广为流传,为国内各族民众所熟知,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仓央嘉措情歌》又名《仓央嘉措诗歌》,有多种版本,所收诗歌数量不一。拉萨梵式木刻本收有57首,赵元任、于道泉编译《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收有62首,西藏自治区文化局资料室本《仓央嘉措情歌》收有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情歌》收有74首。作者借鉴民歌手法,以口语写真情,善于运用比喻,明白晓畅,清纯感人。形式上基本每首4句,每句6个音节,琅琅上口,可入调而歌。对其诗歌的宗教解释是“道歌”——明为谈情,实为讲道。

  柯岩(1929—),河南郑州人,满族。著有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儿童诗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等。《“小兵”的故事》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由《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和“护士”》3首情节连贯的小型叙事诗组成,叙写孩子们在做摹仿解放军战士的游戏时发生的趣事,是柯岩儿童诗代表作。《看球记》叙写一家人观看一场小足球赛的过程,以及赛前赛后每个人的行动、语言与心理活动,尤其是对混沌未开的小弟模样儿的塑造令人惊叹。柯岩脍炙人口的诗作是缅念周恩来总理的政治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诗人怀着痛失亲人的沉痛心情,以深沉哀婉的诗句,抒发了亿万中华儿女对周恩来总理的寻觅与呼唤,在歌颂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与高尚品德的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他的热爱、崇敬、思念的深情。

  纳·赛音朝克图(1914—1973年),原名纳·赛春嘎,内蒙古察哈尔盟(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蒙古族现代新诗奠基人。著有诗集《心之伴侣》、《我们雄壮的呼声》、《金桥》、《正蓝旗组诗》、《笛声和喷泉》、《红色瀑布》,叙事长诗《南迪尔和松布尔》,抒情长诗《狂欢之歌》。诗集《心之伴侣》收诗31首,主要是即景诗和山水诗,通过对花卉、小草、山水、故乡的咏叹,抒发诗人怀念故乡、祖国的一份深情。注重运用蒙古族古典诗歌形式,从丰富的蒙古族民间诗歌中汲取营养,多为4行一节、头韵整齐的民歌体。《南迪尔和松布尔》是当代蒙古族最早的叙事长诗,通过南迪尔和松布尔的爱情故事,将人物命运与国家、集体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人们思想、心灵乃至社会道德、风俗方面引起的巨大变化,展现具有浓郁草原气息的生活画面和如诗如画的草原风情。诗作创造性地吸取了蒙古族民歌、祝词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巧妙运用蒙古族民间谚语和丰富生动的口语。

  铁依甫江·艾里耶夫(1930—1990年),新疆霍城县人,维吾尔族。著有《东方之歌》、《和平之歌》、《唱不完的歌》、《歌唱祖国》、《迎接更美好的春天》、《铁依甫江诗选》、《无惑集》、《铁依甫江诗集》等维吾尔、汉文诗集,有的诗作被译为俄、英、法等文字。1949年以前的诗作,收入诗集《东方之歌》中,主要抒发澎湃的爱国主义激情、对三区革命真挚的爱和浓郁的情,歌颂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诗歌基调欢快乐观、激情澎湃,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烘托、对比、象征、反复咏叹等手法,使抽象化为具象。1949年以后的诗歌,多为歌颂伟大祖国、抒发对祖国的忠诚与挚爱,如《祖国》、《祖国,我生命的土壤》、《怀抱红日的黎明来了》、《喜庆——献给国庆一周年的歌》等。此外,尚有一些揭露阴暗、落后的讽刺诗,如《报告迷之死》、《基本的控诉》等,作者还擅长写短小精练、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细腻、娓娓动人的爱情诗。

  金哲(1932—),黑龙江海林县人,朝鲜族。著有诗集《边疆的心》、《东风万里》、《金波荡漾》、《山乡路》、《伽倻琴集》、《金哲诗选》,叙事长诗《晨星传》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金哲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取材、立意独到,体现出朝鲜族特有的情感、思维个性以及作为一个战士诗人的机敏、冷峻和开阔的视野。《拔界石》是一首个体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的颂歌,别具一格,生动活泼。《长白山》以长白山作为抒情主体和象征,展开广阔联想,对古老而年轻的朝鲜民族发出由衷的礼赞,讴歌他们世代守卫祖国边疆的业绩。《通往太阳的路》、《金达莱》、《自画像》、《长城吟》等,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抒发对生命、人生、生活的深层思索。

  晓雪(1935—),原名杨文翰,笔名苍洱星、柳池、秋泉、文惠、木文羽、方勃、雪里红等,云南大理人,白族。著有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诗选》[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苍山洱海》、《晓雪爱情诗选》、《爱》、《绿叶之歌》,叙事长诗《大黑天神》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有的诗作被译成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文字,有的被译成英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菲律宾、缅甸等国文字出版。晓雪诗歌主要是以古代神话和民族民间故事为素材、提炼再创作而成的叙事诗和描写家乡山水名胜以及边疆民族节日风情的抒情诗。神话传说体式的叙事诗,大都收在《晓雪诗选》中的“大理传说”部,其中《大黑天神》较具代表性。

  韦麒麟(1935—),广西横县文村人,壮族优秀诗人。著有叙事长诗《玫瑰花的故事》、《百鸟衣》、《凤凰歌》(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寻找太阳的母亲》(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诗集《含羞草》、《苦果》,散文诗集《童心集》(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梦的森林》等。《百鸟衣》根据壮族民间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由“绿绿山坡下”、“美丽的公鸡”、“溪水呀,流得不响了”和“两颗星星一起闪”构成。叙述青年古卡和妻子依娌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与封建土司进行机智、勇敢、坚决的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动人故事。长诗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吸取民歌表现手法如大量的比兴、大胆的夸张、鲜明的比照、一连串排比、设问自答等,地方性、民族性词语的穿插使用,构成全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传奇神话色彩。

  吉狄马加(1961—),全名吉狄·略且·马加拉格,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著名彝族诗人。著有诗集《初恋的歌》(获全国第三届诗歌诗集奖)、《一个彝人的梦想》(获全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罗马的太阳》、《吉狄马加诗选译》、《吉狄马加诗选》、《遗忘的词》等。组诗《吉狄马加诗十二首》获四川省文学奖,诗歌《自画像及其他》获全国第二届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有的诗作被译为英、法、意大利、阿拉伯文。吉狄马加诗作极具民族个性,擅用潇洒的散文句式,挥洒自如地倾泻炽热、冷静、奔腾、轻柔的情感。风格多样,艺术手法不断变化,既善于运用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又成功地使用“变形”与“通感”,黑、红、黄三色的巧妙交织,内蕴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增添了绚丽与厚重的诗意。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