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古籍
古籍

民族古籍工作成就与代表性作品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05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发掘研究速度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整理民族古籍达11万种(部、件),出版古籍3000余种(部、件)。其中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有影响的古籍文献。如广西的《古壮字字典》、《布洛陀诗经译注》;内蒙古的《蒙古文献丛书》、《江格尔》;西藏的《格萨尔王传》、《西藏重要历史资料选编》;宁夏的《正教真诠》、《月华》;黑龙江的《黑龙江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汇编》;吉林的《海西女真史料》;北京的《全国满文图书联合目录》、《清初内印经院藏版细目》;青海的《青海藏文古籍目录》;新疆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甘肃的《安多正教史》、《积石录》;四川的《彝文古籍目录》、《德格印经院藏版目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

  云南的《傣族贝叶经译集》、《纳西东巴古籍译集》;贵州的《西南彝志》、《彝族源流》;湖南的《历代土家族文人诗选》;广东的《畲族祖图族谱》等。口传文献有:裕固族《神奇的皮袋》、东乡族《米拉尕黑》、瑶族《盘古歌》、苗族《苗族创世史》、哈尼族《哈尼阿培聪坡坡》等。这些代表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或出版大奖。

  最能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整体水平的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该项目为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全国民族古籍工作部门、科研机构和有关专家共同参与攻关。现已出版了20余个民族的古籍总目提要。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浩如烟海,每一本古籍都有自身的价值。现对每一文种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古籍简要介绍如下:

  西夏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天盛律令》等。《天盛律令》又称《天盛故鼎新律令》,或译《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全书共20卷。天盛二年(1150年)夏仁宗敕编,北王兼中书令嵬名地暴等23人纂修。律令正文分150门,1461条,内容宏富,涉及西夏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及社会状况等,其中部分条文直接译自中原《唐律疏议》,该书为现存西夏法典中篇幅最大的,为西夏历史研究之首要参考资料。

  方块壮字古籍代表性的有《布洛陀经诗》、《布伯》、《越人歌》、《嘹歌·贼歌》等。《布洛陀经诗》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布洛陀意为“鸟首领”、“智者”、“无所不知的人”。《布洛陀经诗》叙述天、地、水、宇宙三界的成因以及人类始祖布洛陀造人、造日月、造耕牛、取火种和谷种、扩展天地并安排万物秩序、分配姓氏等创世故事。涉及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和原始宗教等内容,反映了壮族先民认识事物的原始自然观,对研究壮族古代社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诗为五言或七言拍歌体,腰脚韵。抄本有20多种,数千行到万行不等,分民间长诗与师公唱本两种。民间长诗一般在重大节日时颂唱,以弘扬祖先恩德。师公唱本为巫教的教义及经典,内容比民间唱本更具宗教色彩。

  水书古籍代表性的有《论攻守》、《亥子》、《春寅》、《营造》、《历法》等。《历法》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成书于清嘉庆年间。记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和节气。水历以夏历九月为正,谓之“端年”,记述了用十二地支纪年、月、日的方法,对研究水族历法具有重要价值。水族水书古籍民族画报社提供

  察合台文古籍较有代表性的有《真理入门》、《情之所钟》、《先知佳》、《治疗指南》等。《真理入门》成书于12—13世纪,全诗共14章,484行。阐述了诗人的政治主张、处世方法和理想抱负,劝导人们追求纯真、宽容、谦虚、慷慨、忍耐等美好品德,是一部劝喻诗,表现了安邦定国的主题思想。该诗对研究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突厥语各民族伦理道德、语言文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回鹘文古籍代表性的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弥勒会见记》、《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弥勒会见记》亦称《弥勒三弥底经》,回鹘文佛教故事写本,智护法师译,原著为梵文,作者生卒年代不详,成书于8世纪中期。后由圣月大师从印度语译为古代焉耆—龟兹文(即“吐火罗语”),再由智护法师从古代焉耆—龟兹语译成突厥语。该书包括27章,与剧本形式接近,人物对话和舞台场地用不同颜色标示,讲述弥勒佛普度众生,规劝人们向善信佛的故事,是研究回鹘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

  蒙古文古籍代表性的作品有《蒙古秘史》、《格斯尔传》、《成吉思汗黄金史》、《军律》、《蒙古源流》等。《蒙古源流》约20万字。蒙古族编年体史书,萨冈彻辰撰。萨冈彻辰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贵族,清军征服鄂尔多斯后隐居民间。该书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年),论述蒙古自开天辟地到亡于清朝的历史,包括梵藏王的世袭、佛教传播、明清简史,其中对16—17世纪蒙古史的记载尤为详尽。《蒙古源流》被史学家誉为三大蒙古文史籍之一,有10余种抄本,其中较好的是1963年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喼吉日愣图苏木发现的抄本。

  满文古籍代表性的有《八旗通志初集》、《御制盛京赋》、《清朝实录》、《几何原本》、《满文老档》等。《满文老档》共40册,是清入关前用满文书写的最早的一部官撰编年体史书,由清初著名文臣库尔缠等人辑录,记载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史实。时间自清天命前九年(1607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年)。档内很多史实为官修史书和私家著述所不载,是研究清初满族社会性质、满族历史、东北历史地理、满族语言文字的第一手资料。

  藏文古籍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旁塘目录》、《四部医典》、《西藏王统记》、《红史》、《青史》、《格萨尔王传》、《藏文大藏经》等。《藏文大藏经》是佛教经论藏译文总集,分为《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甘珠尔》意为佛语藏文译典总集,《丹珠尔》意为论证佛语藏文译典总集。据德格版统计,《甘珠尔》共收佛语1108种,《丹珠尔》共收论典3461种。《藏文大藏经》初为手抄本,由元武宗时的藏族国师尊巴降央组织欧巴·洛赛益西、索南沃赛、江惹·强求绷登编定,集8—12世纪所有佛教经论藏译文手抄本,成为第一部《藏文大藏经》。

  傣文古籍代表性的著作有《泐史》、《芒莱法典》、《召树屯》、《苏定》、《档哈雅》等。《芒莱法典》又称《芒莱法规》,以芒莱王(1239—1317年)之名命名。此书为芒莱当政时颁发的法律,也可能是当时实行的习惯法,经后人条文化之后以芒莱之名命名的,在西双版纳等地广为流传。内容分断案的基本原则、法律条文及案例分析三部分,体现了当时封建领主制之等级关系、农村公社制下之财产关系及伦理道德原则,对研究傣族法律史和傣族社会的社会性质、社会风貌皆有重要价值。

  彝文古籍代表性的著作有《阿诗玛》、《劝善经》、《尼苏夺节》、《教育经典》、《西南彝志》等。《西南彝志》彝语称《哎哺啥额》,彝医古籍李林森摄影流传于贵州彝区,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内容包括创世志、谱牒志、地理志、天文志、人文志、经济志等。创世志记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的起源、自然的形成、人类起源的认识。谱牒志论述了从希慕遮到笃慕三十一世和笃慕之后“六祖”以下的各主要家族之谱系。地理志记载了彝族古部落分布情况。天文志记载了彝族先民对“四方八位”的认识以及天体运行轨道。人文志记载了彝族古文化的发展以及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经济志记载了彝族先民生产、生活方式。全书彝文37万字,400多个标题,是研究古代彝族乃至西南民族的重要资料。

  纳西东巴文古籍代表性的有《创世纪》、《崇搬图》、《东巴舞谱》、《黑白战争》等。《黑白战争》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记载了古代纳西族有懂、术两个部落。懂部落象征光明(白、善),术部落象征黑暗(黑、恶)。术部落偷窃了懂部落的阳光。为了报复,懂部落将术部落之子杀死了,由此引发了两个部落间无休无止的复仇大战。书中还穿插了战争时期两个部落的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故事,对研究纳西族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