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隽 牟泉
青海的高原风光媚,天边的彩虹独争艳。伴随着青海省第十六届土族安昭纳顿艺术节的开幕,土乡儿女身着盛装,为世人展现了一场土族服饰与文化的饕餮盛宴…… 因为有了土族,也因为有了土族对苍天、太阳、大地和大自然的崇拜,造就了土族妇女的七彩花袖服饰,造就了犹如彩虹般绚丽多彩的土族文化。土族服饰是土族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款式多样、色彩艳丽等特性。绚丽多姿、恰似彩虹的“花袖衫”,土语称“秀苏”,是土族女人的传统服饰,是用红黄蓝白黑紫绿等七种色料的布或丝绸制作成套袖缝于长衫上。由于土族女人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花袖衫,土族之乡也因此而得名“彩虹之乡”。 服饰是这一民族鲜明而独特的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是该民族漫长发展史上不断继承和弘扬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土族服饰文化不仅以其独特的民族传承款式、结构织起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并且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始终相随相伴,与土族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节庆礼仪、宗教信仰、民间文学等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民族文化融合的土族服饰 在土族服饰展演中,年轻帅气的土族小伙子头戴卷边毡帽,身着白色短褐褂,意气风发引人眼球。由于互助土族地区由于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干旱少雨,特殊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使得互助土族服饰过去多以毡、皮、褐布为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料逐渐成为制作服饰的原材料。由于这个地区夏季短冬季长,所以服饰所用的材料都为较厚实的布料,款式很多以长袍为主,颜色都以黑色或藏蓝色为主,因为深色更容易吸收热量储存热量,用黑色布料做成衣服更容易保暖。 土族先民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不断的迁徙中,服饰也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服饰的特征,突出长袍两侧开叉的服饰习俗,正是为了便于骑马。同时,土族是一个善于吸纳各种文化元素的民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和睦相处中,不断吸收和改造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化。土族服饰中妇女都会用钱褡子装饰用作钱袋和装饰品,钱褡上所用的刺绣手法一般是垛绣、刺绣,这种手法汉族群众也用,不过汉族用于荷包、门帘、鞋垫等装饰,这是刺绣手工艺在本地区民族间相互借鉴的表现。 在互助县五十地区,土族与藏族、汉族杂居区,这里的土族服饰吸收了藏族服饰文化,藏族也吸收了土族服饰文化。时常可以看到土族身穿藏袍,藏族腰系土族盘绣大包腰带;在互助县威远镇街道上常会看到下身穿西裤,脚蹬皮鞋,上身穿土族服饰的土族年轻人,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民族特色。 七彩服饰的寄托与期望 “走起路来摆三摆,蜜蜂彩蝶赶不走;拂袖跳起安昭舞,恰似彩虹下凡来。”这无疑是对土族姑娘和妇女服饰最有特色的花袖服最诗意的咏叹和赞美。土族是一个崇尚彩虹的民族,有人说土族妇女袖子的颜色就是彩虹的颜色,故称“七彩袖”。而实际生活中彩袖是由红、绿、黑、黄、白五种彩布做成,其主要原因还是于土族信仰藏传佛教有关。藏传佛教认为,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土族人将这五种颜色用做衣服的颜色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在土族服饰中色彩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红色代表太阳,寓意生活红火。红色是中国人的喜庆色,它是火的色、血的色,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成员,其文化和中华五千年文化互相联系,息息相关;绿色代表草原,寓意草肥畜壮。绿色的应用是土族对生命的诠释,寓意让生命绿树常青,生活充满希望;黑色代表大地,象征稳健持重,土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活的希望、生活的寄托,黑色在服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可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稳重踏实;黄色代表丰收,寓意五谷丰登,黄色是土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希望每年生活富足,五谷丰登,黄色在土族生活中也代表着高贵、神圣。土族人信仰藏传佛教,黄色法袍在藏传佛教中只有活佛、大德高僧穿,黄色哈达也只用于佛事活动,所以黄色在土族服饰中非常重要,但用途非常讲究,不能用于下身或内衣;白色代表羊群、乳汁,寓意纯洁高尚,六畜兴旺。土族原始驰骋草原的马背民族,他们喜欢牛羊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直到现在很多土族人家都还是养殖牛羊作为副业。白色也寓意土族对过去游牧生活的记忆,土族妇女为自己丈夫缝制白衬衫,寓意也就是两人的感情纯洁无暇。土族人结婚时两位娶亲人必须身着白褐衫去迎娶新娘,意味着吉祥平安,在这里白色又有辟邪免灾的寓意。 土族盘绣是土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始终贯穿在土族服饰中,如最具代表性的大包腰带、钱褡等,都要用大量的盘绣来完成,就是衣领、袖口等细微处也要有盘绣装饰。土族盘绣在针法配色图案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盘绣图案主要以“太阳花”“富贵不断头”“神仙魁子”“万字头”为主。盘绣非常讲究配色,一件盘绣图案不光色泽鲜艳,而且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土族服饰所体现的色彩美,与其所崇尚的自然美有着密切联系,突出服饰在浓缩自然美、凝聚民族情感、负载多种文化信息时,还运用刺绣技艺填补服饰色泽构图上的某些缺憾,使之更加尽善尽美。 非物质文化传承土乡 当一件件辫套、鞋袜、腰带等服饰出现在会场中央,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这些精美绝伦的盘绣服饰,在观赏、品评、挑剔中检验绣娘的裁缝技艺,绣娘们也在活动现场展示着她们精湛的盘绣技艺…… 土族服饰作为土族最具代表的符号标识,与土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婚丧嫁娶、宗教节庆等重要活动都离不开服饰的穿戴。作为互助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互助县政府部门把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发展互助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乃至打造高原文化旅游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及扶持政策,这些举措对于保护非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土族服饰文化的堡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目前,土族服饰的制作技艺以生产传承、生活传承、商业传承、口头传承等方式流传至今。每逢盛大节日,土族群众都会着盛装,聚会期间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传递信息,切磋裁缝技艺和刺绣技艺,相互评比交流和花纹留样,为土族人的服饰在生活中得以传承搭建了平台。在民族氛围浓郁的互助县威远镇,一直有经营民族服饰材料的商店,这些门店广汇民间艺人所制作的花袖衫、坎肩、毡帽、耳坠等土族服饰用品。这些商店既让民间制衣工艺有了持续发展,又从市场经济的产业化道路上为民间服饰产品的发展起到了传承作用。 来源:海东时报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