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麓,距松桃县城6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15户1017人。这里历史积淀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文物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该村被列入2015年省级示范性传统村落名录。
普觉镇抢抓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机遇,以半坡村为试点,在拉动传统村落建设上做文章,留住村寨乡愁,提升文化品位,有效促进乡愁文化落地生根。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记得住的乡愁
对生长于半坡村,在外地成家立业多年的青年来讲,乡愁就是家乡半坡村村口的那条小河里捉鱼、洗澡;就是每年村里做“平安佛”的时候和乡亲们一起看傩戏;就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加入“花灯队”的队伍在寨子里巡演……
在实施传统村落过程中,该镇坚持总体规划,打造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庭后院、瓜果蔬菜、鸡犬相闻、鸟语花香的民居。在外观风貌塑造上,以“生态田园,错落有致”总体规划布局为导向,以原有实木框架为基本,以“红檐、白墙、青瓦”三色为基调,强塑外观风貌标准美化;在内部设施建设方面,充分依托雷家大院、半坡老乡原有的古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资源,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原有古建筑风貌,对村民住宅进行维护修缮,结合观光旅游建设要求,将民房划分为住宿区、生活区,并按功能分别打造,改厨、改厕、新(改)建沼气、改卧室、后墙开窗及阴阳沟硬化。此外还购买垃圾桶、建垃圾池,培养群众保护环境意识,打造干净舒适的生活区。
挖掘文化资源
打造看得见的乡愁
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厚重的历史记忆,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普觉镇以开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线、以突出历史文化古迹修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深度挖掘旅游潜在价值,建设了半坡民俗体验中心,目前,已成为看得见的乡愁体验中心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雷家大院是由清代丙午年间进士雷鸣嘤及其父亲修建而成,大院建筑规模庞大,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120根柱子支撑,正屋高8.8米,过厅和厢房一楼一底2层,大小房间32个,四合天心,走马转角楼。楼上楼下正面都是用木料雕成的花窗,雕刻艺术超人。雕刻的各种奇花异草及各种珍稀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种类繁多,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犀牛望月、将军挑担、仙女散花、老爷坐轿、狮子跳楼合、鲤鱼跳龙门等等。这里收藏着来自普觉镇全体镇村干部自发捐赠老物件1000余件,分半坡简史、生产民俗、节日庆典、衣食住行、游艺民俗、婚俗礼仪、民生百行、物品展销室8大展馆。馆内以实物、图片、文献资料、模制品等多种形式陈展,另加图版、文字、雕塑、挂图等,实现了一馆包览知半坡古今的目的。
目前,普觉镇已经制定了《半坡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任务书》,完成雷家大院等13座古楼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摸底,对17项文物文化资源、4项民俗文化资源和3项民间文艺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建设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同时在半坡村还修建了综合性的文化广场,组建的罗戏队和花灯表演队,每年至少演出一次。
发展富民产业
打造摸得着的乡愁
该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争取林业等部门支持,在传统村落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修建了后山防火通道11公里,种植生态林21万株,引导群众种植红心蜜柚500亩,花椒150亩、核桃280亩,建成了大棚蔬菜50亩;帮助群众开办网店,发展小旅馆、小餐馆、小商品、小产业、小节目等为主的五小工程,现在,许多原本出去打工的村民又回来了,有的参与家乡建设,有的依托合作社搞起了种植和养殖。有了致富的门路,这些传统村落逐步形成了摸得着、有实惠的乡愁。
同时,这些传统村落还充分发挥半坡村的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农耕文化、特色产业、森林景观等优势,大力发展以自驾游、农家乐、休闲观光等为主的旅游经济,发展以林下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以避暑、民宿、养老为主的养生经济,发展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野营野餐为主的运动经济,发展以寻根、写生、创作为主的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以标准厂房、店面出租为主的物业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的发展优势,让农民实现一个个看得见的多渠道的产业收入、多元化的经济收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增添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贵州民族报 刘振斌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