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宗教
宗教

没有泯灭的历史记忆——石门坎与伯格理

发布时间:2017-09-04

石门坎基督教福音堂。

  石门坎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距离县城140多公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格理在云南昭通传教10年未果,准备打道回府之时,与苗族结下不解之缘。在当地苗族的配合帮助下,他创立苗文,建立苗族子弟学校,翻译苗文《圣经》,最终带领当地的苗族皈依。中央电视台制作和播放的3集纪录片《在天那边》所描述的正是那一段历史。

  2004年,伯格理的墓地得以恢复。2015 年,在伯格理逝世100周年之时,为了纪念他,相关部门对石门坎遗址进行了开发和保护。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栋建筑是当年的牧师楼。欧式红木建筑,矗立在现代民居之中,非常显眼。楼里有丰富的陈列,包括当年光华学校的教学器材,传教士和当地苗族共同生活的珍贵遗照,相关的研究作品等。

  在地图上,石门坎是一个云贵川交界处、乌蒙山腹地的普通村落,山高水远,不仔细找很难发现。那里居住着本没有文字的大花苗。明末时,逃难至此的苗族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20世纪初,伯格理来到此地,西方基督教文明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得曾经的文化沙漠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传教士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哪里有教堂,哪里就有学校”,兴建了200所左右的学校,首创汉英双语教学,使得石门坎在海外一度被称为“文化圣地”“海外天国”“云的那一边”等。

  起初,伯格理使用汉语给当地苗族施教,后来尝试用英语。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苗族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苗族同工的共同努力下,伯格理从苗族服装装饰上受到启发,结合当地苗族熟悉的图案和符号,创制了苗文,即现在所说的“老苗文”。这个体系简单易学,通过半年的学习,即可掌握使用。很快,当地苗族有了自己的苗文《圣经》。

  伯格理很注重体育运动。苗族同胞能歌善舞,山村百姓自由奔放,民族传统节日时,有举办大型庆典的习俗,如“花山节”,而散居山间的百姓正是借着节期庆典来实现社会交往。因此,伯格理想到了在民族节期时,以歌舞赞美和体育赛事来实现移风易俗。伯格理在那里创办了贵州的第一个足球场、第一支足球队、第一个男女分开的游泳池。石门坎的光华学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最多有来自云、贵、川等地超过100支运动队前来参赛。比赛项目丰富繁多,有团体操、田径、跳远、撑杆跳、掷铁饼、标枪、足球等,高年级还有国术十三路弹腿、拳术等,其盛况可见一斑。

  伯格理在石门坎宣教的过程中,兴办教育,带领当地百姓强身健体、移风易俗,兴办麻风病院治病救人,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体育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

  目前的贵州教会,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自养尚且困难,很多教会建堂都需依赖省外教会的资助,服务社会的意识薄弱,服务能力不足。但贵州教会传承伯格理精神,立足当地发展,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比如,贵阳市基督教两会于2008年前后成立“爱邻医疗队”,在贵阳、安顺、毕节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山地进行义诊活动。截至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贵州省基督教两会也正在通过与爱德基金会的合作,在当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和开挖水窖的事工。


来源:中国民族报 赵慧利 文/图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