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音乐
音乐

布依乐舞《山水八音》:布依人爱与梦想的舞台叙事

发布时间:2017-10-13
龙波 刘光明

  “一个关于布依人的爱与梦想的舞台叙事。”这是布依乐舞《山水八音》导演张华对这出戏的定位。

  北京的一位媒体人在观看《山水八音》后感慨“感觉这就是布依人的日常生活,把日常搬上舞台,生活简直就是艺术。”

  8月15日,作为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主体活动之一的舞台剧《山水八音》在贵州富康国际会展中心展演,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位参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欣赏了一场源自盘江两岸山水之间的原生态布依乐舞。

  

  《八音正调》

  

  月琴四重奏《一更天》

  

  竹鼓合奏《听盘江》

  展现布依人家的生活状态

  早在2006年5月, 黔西南州布依“八音”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在说唱中讲述故事,传递情愫。

  “八音”是布依族人生活中形成、传承、发展的鲜活艺术,又是艺术化的布依人的生活本身。《山水八音》以布依族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主轴,通过八音将布依族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肌理串接起来,讲述布依人生命、生产、生活,欢乐与忧伤,以及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恩……

  在整场演出中,布依族人的生活日常得到全方位的艺术化呈现。小到耕种、换洗以及布依妇女包头,大到婚丧嫁娶、建造房屋,在舞台上均得到充分体现

  《山水八音》以铜鼓声中老摩公的叙述开始,引出生命的降生,在这样一个史诗感的语境下,一步一步一程一程一贯而下,铺陈开布依人生命、生产、生活的种种场景——插秧、耕种、挑水、打糍粑;山间浪哨、水边梳妆、苞谷林中激情;吹长号、击刺鼓、隆重上房梁;哭嫁、迎亲、特殊的洞房夜;节日、祭祖、盛大的“长桌宴”……在这些生动的场景中,展示着布依人妙趣横生的习俗,表现出布依人热情向上的生活观,烘托起布依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更为重要的是,《山水八音》集合了大量原生态的“八音”曲牌,开发了大气磅礴的“竹鼓”合奏和神秘优雅的“碗乐”形式,发展出《水打碾子》《苞谷林》《新婚不过夜》等艺术性更完整的新歌曲。通过导演的舞台处理,把布依人的生活栩栩如生的在舞台上集中展示。

  对民族文化发展充满自信

  在《山水八音》开场演出之前,梁秀江是最为繁忙的演员之一。一切只因为他是国家级“布依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独门乐器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牛角胡。

  有外地的朋友专程赶来看梁秀江的演出,也有不少外国嘉宾在得知梁秀江的身份后争相与他合影。尽管忙乱,但梁秀江始终满脸开心和满足。

  因为是八音的主角儿,老梁的戏份很重,也最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布依八音,这是好事。”

  实际上,和梁秀江一样,《山水八音》的演员大部分来自布依村寨。他们从田头直接走上舞台,为《山水八音》带来最淳朴的泥土气息,带来极为独特的艺术气质。其中布依古歌、布依摩经、布依戏、布依山歌、布依八音、布依勒尤等十余个非遗项目,都是传承人直接登台表演。因此,有嘉宾在得知情况后深深感叹:“这简直是一场国际级的民俗盛宴。”

  仅仅在几年之前,这些活跃在各类“舞台上”的演员们,还都是忙碌于田间地头的农民。

  贵州“勒尤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韦利奎没有想到,从小喜欢吹奏的勒尤,居然改变了他的生活。“这几年跑了很多地方演出,最大的感受就是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布依族的文化,关注布依八音。”

  让韦利奎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在香港。他说:“五年前去的香港,我们的服饰,我们随便哼的山歌,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不用吹奏调子,随便哪样,人家都觉得很新鲜。”

  维多利亚港的那次演出,布依族文化震撼了香港同胞,也让韦利奎深有感触:“好些年以前,到兴义赶场,我们连说自己的布依话都会觉得很土,很不好意思。现在放心大胆地说,放心大胆地唱。慢慢发现,大家都很关注民族文化。”

  就在韦利奎表演的时候,舞台角落里的年轻小伙韦利勇也在很用心的表演。与梁秀江和韦利奎相比,韦利勇的戏份“少得可怜”。韦利勇说:“我主要就是在布依婚俗那段,接亲的时候表演划拳,就一个动作,其实就是群众演员。”

  虽然就一个动作,但韦利勇已很是满足和骄傲,他说:“我们演出了很多次,也去了很多地方呢!布依族的文化能够登上这么大的舞台让人家知道,这就是最好的事情。”

来源:贵州民族报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