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动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旨的“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于2017年9月20日在故宫博物院正式拉开帷幕。9月18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同会见了出席论坛的部分代表。
论坛邀请到阿富汗、玻利维亚、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共21个国家的文化与外交官员、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出席。
2017年9月19日晚,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的21国专家学者和3个国际组织代表抵达北京,受到主办方故宫博物院的盛情迎接。适逢故宫畅音阁戏曲馆刚刚经过提升改造后首次开馆,与会嘉宾在这里欣赏到京剧、昆曲等国粹艺术,在紫禁城内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开幕式上,外交部副部长张明,文化部副部长张旭,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波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亚切克·波齐拉,希腊文化与体育部秘书长玛利亚·弗拉札基,伊朗阿扎德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教授拉索尔·瓦塔多斯特,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与历史博物馆馆长伊万·赫西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后发表了致辞。
为期两天的论坛会议期间,与会者就“古代文明遗产的传承”“古代文明遗产的当代价值”“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观察与丝路考古”等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共同充实文明古国战略协作关系内涵,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更深入地探索古国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更深刻地理解文明古国的交流、合作模式及其规律,以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和文化复兴的共同梦想。
在“古代文明遗产的传承”这一分会场论坛,代表们介绍了各自国家所拥有的宝贵遗产及璀璨文化,阐述了它们对于了解历史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古代遗产正在遭受非法挖掘贩卖、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等破坏的现状表示惋惜,并交流了他们已经开展、正在开展乃至跨地区、跨国家合作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及文化推广传播工作。例如加强教育,在国内外释放遗产价值;利用科技举办现代化展览和修复保护文物;复建被恐怖分子破坏的古代遗址,重建文化等。代表们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了见解,表达了肯定。还有一些代表指出边缘遗产或少数民族文化等也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提出发展亚述学、埃及学、印度学等长期式微学科、培养相关人才的建议,倡议国家间达成共识,在立法中禁止非法挖掘文物入境和买卖,以及呼吁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平台,分享智慧、分担责任、分头行动。
在“古代文明遗产的当代价值”这一分会场论坛,代表们就文化遗产领域的诸多热点和前沿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国际性文件,他们谈道,在现今社会中,《世界遗产公约》在履行和其公信力方面出现危机,如何处理好社会和遗产的关系,如何真正展现遗产的多样性,消除地区差异,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代表们还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建议书》将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了一系列极具现实性的价值观中加以阐述,引发了对博物馆的新认识和反思,应该在博物馆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体系。就古代文明与当代的关系,代表们指出要加强古代文明和当代之间的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跨文化关联,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古代文明。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是我们与现在、未来的关系,二者具有连续性且相互协调,如何构建一座时空的桥梁,将古代价值传达给当代社会,是文化遗产现代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有助于建设未来文明,并为世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帮助人类享受自由友爱、和平互助、有尊严的生活。也有代表提出,有些地区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面临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带来的破坏,保护好这些人类遗产,需要大家共同呼吁、互帮互助、增强意识、建立体系,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和平、稳定的发展道路。
在“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观察与丝路考古”这一分会场论坛中,代表们提出,通过瓷器等物品在两条丝绸之路上的外销,加强不同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理解。通过对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考古发掘,显示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精彩纷呈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变迁,揭示出了古代文明的多彩、多元与多样,同时也证明了各古代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文化互动及其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成果极大丰富了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内涵,对双方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贯通东西、互通有无的贸易之路,同时也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白银之路、信仰之路。2000多年来,这两条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无数次兴衰更替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思想之路,早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值得在未来进一步探索发掘。代表们同时认为,各类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留下的痕迹,代表着文明的历史,反映出文明的特征,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考古发掘、保护与展示的关系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在9月21日的闭幕大会上,故宫博物院与伊拉克共和国文化、旅游和文物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在教育、研究、宣传、营销、观众服务、展览、博物馆安保、文化活动、博物馆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新卫城博物馆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强化展览、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数字化技术、文创产品、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还与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相关课题研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举办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会议。
单霁翔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近300座历史城镇、200余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创造了新的平台。习近平主席还在2017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故宫博物院竭力推进传承人类古老文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太和宣言》在全球更广范围获得共识并落实到位。
单霁翔说:“未来,让我们进一步发扬丝绸之路精神,积极行动,实践诺言,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内,坦诚交流,通过举办文化发展论坛,发出保护古国文明的共同呼吁,形成传承古老文明的和平倡议;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框架内,精诚合作,通过举办文物交流展览以及其他相关活动,迈出传承古国文明的坚定步伐,促成文明古国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交流渠道;在全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内主动作为,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深刻诠释和传播古国文明,唤起跨文明对话和跨越种族的认同。进一步充实文明古国战略协作关系内涵,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深入地探索古国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更深刻地理解文明古国的交流、合作模式及其规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和文化复兴的共同梦想,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此次论坛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化部、新华通讯社、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以及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新华通讯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协助。
时间:2017-11-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