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创产业 > 文创资讯
文创资讯

光影中的非遗内涵

发布时间:2020-06-11


王馗(左)和主持人在录制现场。

  “你和王老师不要太面对面,问话时眼睛看过去,意到就好。”年轻漂亮的女导演对主持人说。

  “你这暗合了戏曲的要求。”王老师机敏地扣到主题。

  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点评非遗纪录片《郑兰香——婺剧》的录制现场。不说不知道,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又叫金华戏,包含了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以及后来的滩簧、时调,可谓声腔的集大成者、浙江戏曲历史的缩影。2008年婺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兰香是婺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婺剧中有很多绝活绝技,如《断桥》中的蛇步蛇形、《活捉三郎》中的飘若纸人、《探五阳》中的蜻蜓点水等。

  201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开始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学术咨询和验收工作,2018至2019年连续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系列展映,向观众展示和推介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心特别策划推出《他们鉴证了文明——非遗影像公开课》系列课程,创新性地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式,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11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从学术角度对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使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遗的珍贵内涵。

  “我是电影爱好者,爱买D9碟片,它比D5贵一倍,但里面附加了制作花絮、删减片段、脚本图集,反映了影片的构思和创作过程。非遗中有很多隐秘微妙的触觉和味觉,比如绍兴黄酒开缸时的温度,再如洛阳接骨摸过断处后嘎巴一声就接上背后的学问,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给非遗纪录片加上一个专家评论的音轨,点出其中的门道、讲究或者是大的背景,伴随观看。”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负责人田苗介绍中心在口述史方面的工作后,谈到这一创新的缘起。这20部经过点评讲解的纪录片将纳入国图公开课。

  该系列课程将于6月13日在爱奇艺、腾讯、优酷、哔哩哔哩等多家视频平台陆续上线发布。在“2020非遗影像展”中,国家图书馆将提供一部“专家的评论音轨,大众的欣赏指南”,让参展观众能够“在光影中,看懂非遗”。

  6月9日-14日,国家图书馆在国图影院进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线下展映,有印泥制作、木鼓舞、泽库和日寺石刻、皮纸制作等,读者可通过“国图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预约。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