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旅游
旅游

洪渡:古镇旅游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17-09-04
 

  “打镏子”

 

  洪渡特产桐叶麦粑

 

  土家长号表演

 

  土坨峡风光

  洪渡镇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是乌江流经贵州境内的最后一个乡镇,自古以来,洪渡是黔东北和渝东南的物资集散中心,素有“黔东北门户”和“风情洪渡”之美誉。今年该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

  乌江山峡有五个峡谷,从洪渡乘船到沿河县城有76公里,沿途经土坨峡、银童峡、黎芝峡三个峡谷,峡谷风景如画,乘船观景,不知不觉中便到了沿河县城。

  洪渡距龚滩古镇约5公里。龚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著名旅游胜地。 游客从水路到龚滩旅游,洪渡是必经之地。从陆路到龚滩,也必经与洪渡一江之隔的彭水县善感乡周家水寨。

  从洪渡陆路经龚滩古镇到酉阳桃花源5A级景区,仅有70余公里;下行40余公里是彭水县阿依河4A级景区,再下行70余公里,到达武隆县5A级景区仙女山。

  洪渡处于仙女山——阿依河——龚滩古镇——桃花源四个著名的国家级景区以及乌江土坨峡、王坨峡的中心地段,区位优势给该镇带来了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乌江彭水电站修建前,洪渡只有一条街道,虽然狭长、零乱、人员密集,却显热闹。2007年整体搬迁新址后,三条宽敞的新街依山而建,居民们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认为移民搬迁将原来繁华的洪渡街道搬没了。

  2011年底,总投资7600万元,距该镇下游1.3公里的王坨大桥竣工,这座衔接重庆酉(阳)彭(水)、进入渝湘高速公路的大桥,打通了交通瓶颈,从该镇抵达重庆主城区只需3.5个小时左右,到沿河县城不到2个小时。

  文化底蕴增添旅游内涵

  《唐书·地理志》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洪杜县(今沿河洪渡地),以县东洪杜山得名”。《宋史·地理志》载:“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废洪杜、洋水、都濡、信宁四县为镇,并入彭水县。”洪杜县从置至废历444年。

  1990年10月5日,洪渡镇原所在地整修街道,在镇政府门口离地面50厘米处发现一古窑,内有碗、盘、碟盏、瓶等瓷器近百件。据有关专家鉴定为宋代瓷器。省博物馆、县民委、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派人收集,获得38件。2005年10月15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文元等7名专家到洪渡镇,专程对乌江彭水电站洪渡库区及施工区的文物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专家们对洪渡村保存比较完好的5座古墓进行发掘,一致认为,洪渡双耳拱形石室墓在贵州乃至全国都独一无二,极具科考价值。

  此次发掘的洪渡东汉古墓,形状不一,有“凸”形、刀型和双耳拱形石室墓。古墓顶部均用石头拱成圆拱形。最大的东汉石室墓高约3米,宽3米,长8米。出土的文物有人形陶佣4座,高约30厘米,五铢铜钱、青铜戒子1枚、下刀等。

  据挖掘统计,在洪渡及其周边30多处地下文物点有化石点、居址、窑址、墓葬等不同类型,年代涵盖奥陶纪、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宋明等不同时段,而以商周和汉代遗存为主,全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乌江中下游地区人群活动、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勾勒出数千年来乌江流域的文化生态及其变迁。

  洪渡镇的《军民禁约碑》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碑高1.7米,宽1米,为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十月十五日,里老陈思忠、陈再信,乡约熊齐仁、邓应斌、陈天爵等奉命所立。《军民禁约碑》是封建统治者人为制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民族歧视的铁证。

  土家族“打镏子”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洪渡镇的陈家班子在全省村寨文艺汇演一鸣惊人,获得一等奖。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土家族打镏子的两大流派之一。之后,洪渡陈家班的打镏子艺术频繁在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中亮相,引起业内人士关注。2016年,洪渡打镏子队在参加湖南省举办的武陵山区土家族镏子大赛中获得金奖。

  洪渡土家族打镏子以“八仙”为音名记谱,所用乐器为土法自制,不用较音器而发音奇准。打镏子表演的人一般由四五人组成一个团体,而根据曲牌含义需要,可增减乐器数量,曲牌种类约120多种。国外器乐专家称土家族打镏子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在土家山寨,每当节日集会、房屋落成、婚嫁、祝寿等,土家山寨就会响起欢快的打镏子。

  2002年,洪渡镇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如今洪渡的桐叶麦粑、核桃豆腐、鼎罐牛肉等特色美食,已行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令游客赞不绝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只有将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力。

  洪渡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文化底蕴,必将推进旅游产业化,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自然风光成为旅游优势

  洪渡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流深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乌江土坨峡、乌江王坨峡、洪渡河、王坨温泉等旅游资源,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洪渡镇上行约2公里,便进入乌江山峡土坨峡,全长16.75公里。土坨峡山高、水深、谷幽,奇峰峻岭间,猕猴常结队成群攀藤附葛;江岸峭壁,无数青峰直插云天,仰望“迢遥翠影接云齐”,俯瞰“眼底洪流一线低”,平视“山青水秀入画屏”。

  峡内有一蛮王洞,洞顶峻岭齐云,洞下乌江奔腾。传说三国时期“蛮王”孟获连结诸夷反汉,云集“蛮兵”于涪陵、龚滩一带,诸葛亮率众亲征,施行“夷和”政策,七纵七擒孟获,终使孟获诚心归服,免除了广大夷民的的刀兵之苦。后人为纪念孟获,在此建庙塑像,并安置住持僧,常年膜拜。

  洞外岩壁上,有清代书画家孙清彦题书的“惊涛拍岸”四个笔锋健遒的大字。

  民国31年,一云游僧人在蛮王洞口石壁书写一篇梵文,用汉字书写上款:“无上金刚大曼荼罗”。落款:“那楚酿左书”。文中内容全是藏文字符,至今无人破译。

  土坨峡是重庆龚滩古镇重要的旅游线路之一,每天有数十艘游船在峡谷穿梭往来,让乘客欣赏“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的大自然美景。

  王坨大桥便是王坨峡的入口,全长7.6公里。王坨峡江面时宽时窄,两岸青竹低垂,生长在崖壁的树木倒映江面,形成山水合一的自然画卷,让人流连忘返。王坨峡的入口有一个正在开发的温泉,称之为美女泉。温泉依山傍水,从岩缝间涌出,清澈如玉,曲折流入乌江。在冬天,走近温泉,白雾升腾,茫茫一片,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温泉能浴出皇帝娘娘的美丽传说。

  古镇旅游呼之欲出

  近年来,洪渡镇立足“边沿变前沿、前沿变中心”发展定位,以集镇整体搬迁后的建设为契机,以发展乌江旅游为方向,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和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建设,打造“滨江新城”“风情洪渡”特色品牌,古镇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已初见端倪。

  步入洪渡古镇,街道整洁,店铺一间接一间,铜牛广场、古戏台、纤夫广场等建筑,让你的思绪伴随着古镇的韵味在漫步中升华。

  从洪渡街道到王坨大桥,一系列围绕旅游需求打造“风情洪渡”的项目或已完成,或正在建设。投资1.5亿元,集医疗、护理、预防与康复疗养为一体的二级乙等“沿河第三医院”已开始运行。总投资10亿余元的洪渡风情小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占地面积约2500亩,以风情街、江边景观带、旅游接待中心、温泉酒店、温泉游乐中心、水上游乐、高空滑翔、户外运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正在分期建设,2017年以温泉游乐为中心的一期项目将建成投入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承接龚滩——彭水旅游线路,与龚滩形成各具特色的古镇旅游线路。

  今年七月,该镇与乌江对岸的彭水县善感乡携手举行“多情善感,风情洪渡”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迈出了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的第一步,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洪渡一定会成为令游客向往的风情古镇。


来源:贵州民族报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