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文学
文学

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少数民族历史传记和宗教文学

发布时间:2017-09-05

历史传记、宗教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它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从历史中衍化出来的文学,有强烈的历史色彩,而在表达上采用了文学形式;宗教文学与宗教密不可分,是宗教活动的产物,教义是其内核,文学是其外壳;其内容不仅超出某个时代,也往往超出地域和民族,甚至超出国界。这些作品,虽以写史为主,但引用了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民歌、谚语,运用了诸多文学虚构的写作手法,因而使作品文采斐然,妙趣横生;主要记述各民族可汗、赞普、大臣、官吏、佛陀、高僧的一生或部分事迹,穿插进许多魔法故事,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神异色彩,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富有文学色彩。少数民族历史传记、宗教文学,脍炙人口的当推《蒙古秘史》、《西藏王统记》、《米拉日巴传》等。

  《蒙古秘史》亦称《元朝秘史》,成书于13世纪,作者不详。是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流源》并称蒙古族三大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记述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建立蒙古帝国,远征西夏、花剌子模等国的历程,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对王位的争夺以及窝阔台继位。《蒙古秘史》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为中心,真实而形象地记述了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蒙古高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现代技术刻在牛骨上的

  《蒙古秘史》巴义尔摄影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3世纪蒙古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文化遗产、宗教信仰以及蒙古军队的组织机构、战略战术等,讴歌成吉思汗顺应历史潮流的巨大功绩,记叙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过程,具有历史学、文学、民族学等多重价值。

  《米拉日巴传》又名《米拉日巴的一生》,作者桑吉坚赞(1452—1507年),又名藏宁·海如嘎,后藏娘堆扎西喀噶人,噶举派(白教)教徒。传记在米拉日巴传说基础上编写而成,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内有汉文、蒙古文译本,国外有日、英、德等文字译本。作品记述米拉日巴一生的事迹,7岁父亲亡故,伯父、姑母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为报父仇学习咒术,致伯父、姑母一家死于非命。事后深感罪孽深重,随噶举派鼻祖马尔巴修习佛法,终获“正果”,成为噶举教派一代宗师。作品赞扬米拉父亲的善良忠厚,谴责伯父、姑母的忘恩负义,体现了藏族民众的善恶观和反抗复仇的斗争精神。作品还通过米拉与妹妹贝达关于罢日译师的对话,批判某些宗教上层违背教义、欺世盗名、生活奢侈腐化。传记主体分三大段落,主要采用问答形式,即米拉日巴与日琼巴师徒之间的问答,只有最后一小部分是作者的叙述,散韵相间。

  《西藏王统记》又名《藏王世系明鉴》,作者萨迦·索南坚赞,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成书年代一般认为约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作品记述上起吐蕃史前传说时期藏族的起源以及聂赤赞普后的历代赞普,下至吐蕃王朝崩溃后诸小王割据,社会一度动荡不安的历史,基本概括了藏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崩溃的历史延续和佛教发展史以及与邻邦的交往。着重叙写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尺热八杰在位时的业绩,迎娶文成公主修建大召寺和小召寺以及汉藏关系发展的脉络。作品散韵结合,韵文流畅风趣,叙述历史时常引用大量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亦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作品涉及古代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同类作品中的佳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汉、英文等译本。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