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族文化 > 科技
科技

民族天文学

发布时间:2017-09-05

《史记·天官书》记载了两位周代天文学家:史佚和苌弘,分别为西周、东周天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史佚族属难考;苌弘生于巴蜀,为西夷之人。《左传·召公十七年》子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疏》曰:“仲尼学乐于苌弘,闻官于郯子。”郯子为东夷之人,熟知政治和历史;苌弘是西夷之代表,善长音乐和天文。《史记·封禅书》云:“苌弘以方术事周灵王……周之言方怪者自苌弘。”《淮南子·汜论训》:“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

  鹖冠子和落下闳亦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鹖冠子》包含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风俗通义·姓氏篇》:“鹖冠氏,賨人,以鹖冠为姓。”《高士传》:“鹖冠子,或曰楚人,隐居幽山,衣蔽履穿,以鹖为冠,莫测其名,因服成号。”落下闳,巴人,参与太初改历,是西汉杰出的天文历法学家。《史记·历书》:“至今上(武帝)接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汉书·律历志》注曰:“姓落下,名闳,巴郡人也。”《华阳国志》云:“文学聘士落下闳,字长公,阆中人也。”这些天文学家生长于巴蜀,是氐羌后裔,或土家族和彝族先祖。

  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狼歌》亦包含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例如根据昴星团起落点来辨别方位:升起点为东方,左手为北方,右手为南方,落点则为西方。现存彝族“十月太阳历”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历法。十月太阳历将一年分十月,每月三旬,每旬十二日,计三百六十日,另有五至六天过年日。彝族地区长期流传和使用十月太阳历,清代彝文《天文历法史》载248代祖先戈施蛮创立了十月历。《夏小正》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记载的正是十月太阳历。《诗经·七月》和《管子·幼官篇》等亦有类似记述。

  藏族《时轮历》是在印度天文历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非常复杂的历法体系。《时轮经》据传是释迦牟尼晚年讲话的记录,藏族天文历算学家在《时轮经》基础上创立了《时轮历》。年、月、日均有太阳、太阴、宫三种名称;六十五宫日等于六十七太阴日,六十四太阴日约等于六十三太阳日;制订时轮历书时需要逐日算出太阳日的结束时刻并根据太阳日与太阴日的关系确定重日与缺日。天文历算是佛教小五明之一,称之为星算明。藏传佛教著名寺院一般有时轮扎仓或学院,主要任务是研究天文和制订历书。《时轮历》其繁复程度罕有其匹,其精准和实用程度可与中原农历媲美。

  小乘佛教从西南传入中国,影响了傣族等民族。傣历就是佛历和汉历结合的独特产物:一方面用干支纪时纪日纪月纪年,也用十二宫二十七宿推算五星方位。傣族人民早已形成了天球旋转的概念,傣历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回回天文学是阿拉伯天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天文学的一个分支,也属于阿拉伯天文学体系。早在宋代马依泽父子就参与了《应天历》的编撰,将七日周期制引入了中国天文学体系;其后《乾元历》和《仪天历》也继承了这项变革。蒙元之际色目人扎马鲁丁是关键人物,他带来了大批天文图书和天文仪器:浑仪、托勒密长尺、春秋分晷影堂、冬夏至晷影堂、天球仪、星盘,编撰进献了《万年历》。元朝在上都建回回司天台,扎马鲁丁任提点(台长);至元十七年又升格为回回司天监,元代中国天文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明代回回天文学家马德鲁丁、马沙亦黑父子负责回回钦天监,编撰《回回历书》;贝琳编译成《七政推步》,与《授时历》并用。马哈麻《明译天文书》记述了20个星座30颗恒星的黄经黄纬,并介绍了星分六等和岁差概念。明末清初西洋科技传入中国,《大统历》渐废,出现了回回历与西洋历互争优劣的局面。回回历法“推测天象至为精密有验”,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最高水平,也是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明安图,正白旗人,清代蒙古族天文学家、数学家。“自童年亲受数学于圣祖仁皇帝,至老不倦”;曾与康熙在避暑山庄等地一起研习数学,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多年,负责推算日月五星运行,编订《时宪书》,并主持满、蒙文本的编译,乾隆二十四年升任钦天监监正。他对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进行过深入研究,著有《割圆密率捷法》。明安图是中国清代杰出的天文历法学家和数学家之一。

资料来源:《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 2022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京ICP备16044437号-1

qrcode_for_gh_6f0999eb62c5_344.jpg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我要留言 TOP